“一个好的艺术家肯定要是一个思想家。你须要以一个鲜活的人去体会时代的巨轮 面对这个翻滚着的巨轮里的众生以及他们的状态,我们必须有个交代。”
常青和他的朋友周迅
常青给周迅作画
“我们经常打电话询问对方的近况。像好朋友那样相互关心,为对方的成功欣慰,为对方打气。”周迅至今珍藏着常青过去给她画的像。“她后来说要我每年给她画张像,一直到老。我说不能再画你了,否则别人会以为我是专画电影海报的了。”
《窗前》 常青
常青透露自己和周迅认识了十多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经常在一块儿,这些画都是周迅要求画的,不过,周迅在演艺圈干活,不可能有时间摆姿势给他画,都是和男伴先摆个造型拍了照,然后常青根据自己拍的照片创作成油画的。据常青称,每幅画的主角都是周迅,男人只是陪衬,因此脸部都比周迅模糊。常青还说,周迅希望画出她生活中的原貌,因此,画上的她都是素面朝天。
因为平时绘画作品中较少出现明星,画的又是明星和不同男人在一起,一幅名为《亲密》是她和宋林躺在一起,另一幅她和贾宏声的画被命名为《情人》,这样会不会涉及明星隐私?常青称,这些作品周迅自己都特别满意,我给周迅拍照、画画好多年,手头已积累了好多她的画和照片,常青透露他正在和一家出版社谈,很快就会出一本周迅的影画集,因此不会有隐私问题。
常青的成都居所,厅堂里一幅幅非洲动物的小品画先声夺人,别有一番雅致。相比起结构复杂的鸿篇巨制,画中流淌出的自然、舒畅、轻快与恬静却给人带来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这种成竹在胸的豪气与才情是基于画家扎实的基本功与足够的自信的。常青一身简单的黑色T恤、利落的平头、硬朗的络腮胡,点了支烟,开始悠闲地和我们聊起画里画外。<!--EndFragment-->
要是世界都毁灭了,还画什么画
一次,美国著名的洛克尔基金的老板到常青家做客,看中了其中八幅作品。常青问道:“你最喜欢哪一幅?我送给你吧,我不卖画的。”老板听了大吃一惊。翻译忙拉住常青:“他们很有钱的,你可以按平时的价格翻5倍报给他们。”常青却坚持要送一幅作品,他解释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代艺术横行美国,洛克尔、安德鲁?怀斯这种真正画画的艺术家当时生活非常悲苦,内心世界就如遭遇灾难,但是你们的家族无私地帮助了他,修建了洛克尔博物馆,建立了洛克尔基金。我怎么能不感激你们家族呢?我们要多为中美之间多做点好事啊!”听完这番解释后,洛克尔基金的老板感叹道:“我们都本以为你只是个艺术家,原来你如此懂得国际政治!”
他总是不断地跳出那些关于艺术方面的提问,将话题转到当今世界形势的热点问题。“我最近其实最关注的是伊朗问题。美国人要做什么,俄罗斯如何介入,中国如何卷入……最后,会不会就成了世界末日。”常青一聊起时政热点,就滔滔不绝,“你说,画画是个啥子东西嘛,要是世界都毁灭了,还画什么画。这些才是大问题!
《未明湖畔》 常青
《未名湖畔》创作灵感来源于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大学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他号召青年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
作品取材于北京大学庆祝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之后,习主席与青年学生在未名湖畔阐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场景。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毫无疑问习主席这次与青年学生的重要讲话,对当下中国有着很广泛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会深远的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这个重要的时刻是值得纪念的。
我画他们其实就是在画我的生活
方寸之内,常物灵动生鲜跃然纸上,寥寥数笔,勾勒出寻常百姓家常琐事。“手稿”中,我们能触摸到您说的那种“亲切”和“友善”。
此通道性,亦通灵性,可称举重若轻。得道者无语生花,无道者乱写乱画。绘画的对象是我生活中日常交往的前辈、领导、同事、朋友、学生、兄弟、子女……总之,都是频繁闪烁在我生活中的人们。我画他们其实就是在画我的生活,因为我的生活是与他们紧密关联着的。他们中间许多人都是有故事的。于我,他们是这个时代所能赐予我的巨大财富,使我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们将会是我绘画生涯中无比丰润的源泉。
《两个小孩之二》 常青
所谓速写一直以来都被美术学院所推崇,因为快速捕捉形的能力对于一个画家是至关重要的。我时常会在课堂里诱导学生产生绘画的饥饿感,培养他们对所画对象的高昂兴趣。因为只有在同学们对所画对象产生强烈兴趣的前提下,他们的表现欲才能得到提升,绘画的欲望就会强烈。而这股欲望本身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根本和灵魂。就如同他们饥饿了要吃饭一样的贴切。而速写如若把它看成一种行为方式,它会是实现这个欲望最直接的方式,是绘画欲的频闪。
平时我都生活在杭州,就像候鸟一样,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到成都。我一直对外“宣传”,四川是中国的西班牙,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是最适合搞艺术的土壤。在江浙一带,或许人们尊崇的是做生意的,而在成都,很多人们追捧的都是唱歌的、画画的,其实这个更接近于人的本能,我们那里没有那么多生意要做,哪个喊得凶,哪个腿伸得直,嘿,一看,舒服,掌声就来了。
常青可以说是出生于艺术世家,他的父亲常舒泰曾在《西藏日报》担任美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为了给报社收集丰收、放牧、歌唱等生活场景的素材,画了大量的速写。“这些充满了热闹场面的速写,还在我的童年时期就深深注入了我的脑海,让我体会到了画画的激情和乐趣。”如果说父亲的速写为常青打开了一扇窗,那么哥哥张晓虹则是为他开启了一扇门。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哥哥有着深厚的美术功底,他教给常青速写,成为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他那相当“刻毒”的语言背后深深的爱成就了常青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的梦,为常青今后的艺术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7年,还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读大三的常青创作了一幅不大的油画《碗》。在第一届中国油画展上,这只画在红色八仙桌上的瓷碗精到的质感,感动了很多人,震动了中国油画界。展览还没有结束,陈逸飞就专程到杭州来拜访常青。据说,当时模仿者甚众,一时间以碗为题材的作品成了香饽饽,像一种符号一样,竟演变成了部分画家的“铁饭碗”。谈起自己的成名作,常青开玩笑道:“一个东西有人模仿,说明这个东西还可以,这种略施小计就被他们模仿了,那我这辈子都要被他们模仿惨了。”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评价,这幅油画“在后来的日子,推动了一个技艺精到的中国静物画派”,“开启了静物绘画最感人的一面,是许多同类绘画所远远不及的”。
从早期写实的带有古典主义画风的静物画,到封笔复出后的更加随意自在、颇有意趣的新作,常青一直都在疯狂地画着,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可以画上十几个小时。他对绘画的热爱似乎是一种发自于本能的,完全是从身体里生发出来的一种对绘画的热情。
<!--EndFragment-->
《月斜有影》
在看了常青的新作后,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罗中立赞叹道:“我觉得他的这种状态是回到了我们最初学画时比较纯粹、出自我们内心的那种艺术感受,这是最可贵的。”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徐芒耀曾是常青的老师,他认为“包括他的部分朦胧风格的油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绘画和不同手段的素描,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的一个面,很真实地能够体现他的生活,也是真实地体现他的画作为艺术的一面,他画的就是生活。”“他用笔很随意,似乎于无法中能透出他的功底和灵性来。他擅于从生活中挖掘很细小的东西,并赋予它一种灵性。”
Copyright ©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