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也是一种享受-阿特多多
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寂寞也是一种享受

2016-03-03

“要有勇气跳出传统,形成有个人风格的作品,首先是要有勇气面对并学习传统!这个过程可能很寂寞,很孤单,但也是一种享受。”对于一位享誉中外画坛的何红舟先生来说,创作不仅是他的爱好,他的事业,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阳春三月,也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何红舟先生带领我们来到了幽静自然的老余杭,进入了充满他创作灵感的画室,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油画世界。
记者(以下简称记):何老师,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艺术品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时下对艺术“冬天”的话题颇为流行,把眼下艺术品市场的低迷甚至有些停顿看做是艺术的冬天,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何红舟(以下简称何):在此之前,艺术品市场非常狂热,有着极度炒作的痕迹。金融风暴恰恰给狂热的艺术品市场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使艺术家们能够沉下心来回到艺术本身的价值来思考并反省自身的创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有利于艺术品市场今后的健康发展,所以这个冬天蕴含着勃勃生机,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冬天”。

记:油画传入中国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历史,但却在中国生根开花、硕果累累,产生了众多享誉画坛的艺术大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日益繁荣的局面,正在步入国际艺坛。您如何看待中国油画发展的前景?

何:从总的来说,中国油画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在国外,以创作的材料来决定画家的出身、走向、艺术高度,辨别画种的方式已经过时。如今更多的应该是开放的,可以使用各种手段、各种材料创作,进而构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是中国有着特殊性,一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以前中国绘画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较远,自油画传入中国,使用了能够真切表现生活的题材,形成了易于在中国生根发芽的画种。二是艺术家在油画领域中有着很多的可能,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特质的融合,甚至承载中国画的审美意识。多种因素促成了油画在中国是很有表现力的画种。然而与国外相比,真正有欣赏价值、能放进博物馆的油画作品就显得少一些。所以,可在油画语言方面进行更多有效的发挥,从而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油画学派。

记:写实的最高境界是像照片还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呢?您个人更欣赏哪种风格?

何:把油画创作得像照片,既贬低了照片,也贬低了油画本身。细腻得像照片这种绘画方式不是很难,但是要做得特别好又很难,因为绘画的意境很重要,需要把握与物共生的创作神髓。
我更欣赏有一定有难度,需要一定艺术造诣的作品。绘画的基本技巧掌握很简单,但是如何使绘画形成个性化就很难,要让作品成为创作者的面貌更难

记:1990年,何老师的作品《青苹果》获首届中国油画精品展金奖。如今回顾一下,《青苹果》是您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的呢?获奖后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何:当时国内强调油画语言的细腻性与纯粹性,创作手法上也受到大背景的影响,古典味道浓厚。我选择了一个彝族女孩卖苹果的题材,觉得在形式上挺有意思,尤其是那杆秤贴近了生活。获奖以后才知道,我选择的这个题材恰恰暗示国家的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的趋势。这对当时绘画不够成熟的我来说,是一种巧合。
获奖对我之后的创作有利有弊。利的一面就是使我更有信心,不利的一面就是压力更大,不得不面对功利性,导致创作心境不那么坦然,思考的视野不那么开阔。所以,从表面上看是增强了自信,其实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记:作为当代画坛中的一员,您的油画艺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您的众多作品曾多次获奖,无论是人体或肖像都细腻逼真,技法纯熟,真正动人之处在于您对人的关爱与理解,请问您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何:国画创作中有一句话,叫做要有勇气打进去,也要有勇气打出来。打进去就是说要面对传统,既体验传统中的美感,也学习优秀作品的境界,随后便会遇到困境,也就是如何进行自我的思考,很可能会自我迷失。所以就要打出来。既要在绘画中创造,又要在绘画中体验其中的乐趣。通俗一点说,公认的优秀的品质要做得到,做得好,同时也要在自我归纳上体现个人的特质而不至于显得轻薄单调。有些年轻人求新求奇,在入门阶段不难,但进入一定角色一定创作阶段后,要能承载传统,与历史一脉相承,持续地把握很难。只有对绘画保持由衷的热爱,才有可能克服重重困难,在困难中咀嚼个中滋味,由此引发创作兴趣,走出困境。这不仅是重要的创作方式,更是一种个人的修炼,一种值得深思的人生态度。

记:前面已经提到了心境对创作的重要性,那么您以什么样的心境去创作的呢?

何:我是一个偏向于安静的人,喜欢沉下心来创作。因为绘画本身是一件比较孤单的事情,但是我喜欢这种孤单,喜欢这样安静地绘画。我认为绘画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也只有对绘画有足够的热爱,足够的兴趣,没有经济上的诱惑,有自己创作的底线,才能使绘画更纯碎,做出优秀的作品。

记:现在许多藏家都喜欢收藏“学院派”画家的作品,这似乎已经是目前中国收藏界的一种潮流了,您觉得“学院的力量”真正体现在什么地方?另外,您作为美院的在职教授,有什么话对我们众多藏家朋友们说的吗?

何:在国外,艺术家不仅可以通过学院成长起来,还可以通过博物馆、画廊等多种形式发展。但是,中国艺术家的成长与学院息息相关,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对于藏家来说,“学院派”画家的作品功底扎实深厚,更有技术含量,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收藏,风险较小。
藏家在选择过程中要有一个学习绘画、了解绘画的过程,只有逐步认识绘画领域并具有辨别能力,能看懂作品的一些内在含意并真正喜欢它,而不盲目跟风,才能使收藏更有价值。

记:除了油画以外,何老师平时还有其他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呢?

何:比较偏向于机械类的,比如琢磨琢磨照相机,摆弄一些机械相机及镜头之类,鼓捣鼓捣车子里的一些物件。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