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南”当代艺术家群展-阿特多多
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南山之南”当代艺术家群展

2016-11-08

展览海报

2016年10月15日到12月5日,“南山之南”当代艺术家群展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西琶醍文化创意艺术区D区展出。本次展览由徐纲策展,展出了尚扬、苏新平、叶永青、范勃、薛松、崔岫闻、方力钧、管策、秦艾、吴笛笛、徐弘十一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次展览的主题“南山之南”出自八大山人的诗“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鱼扫虏尘”,策展人徐纲认为,八大山人是中国传统艺术里具有当代性的代表,不少当代艺术家都深受其影响。基于此,他组织了这样一个由11位当代艺术家作品组成的群展,希望在广州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建立起一座当代艺术与传统之间的桥梁。

参加这个展览的11位艺术家,展现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平。他们用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向八大山人致敬、也向文艺复兴的巨人们致意,同时提供对于传统和现代中国的复杂关系的思考。据悉,此次展览也将于明年1月20日至2月28日在意大利亮相。

部分参展作品:

叶永青  《石头》 2016年

苏新平  《风景系列二5号》 2008年

薛松  《向八大山人致敬》 2015年

范勃  《烟云三秋之一》 2015年

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中,薛松、范勃、苏新平、叶永青四位分别是浙江阿特多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线商品《新海派A》、《文心景象》、《大师意象》和《大师涂鸦》四个系列的创作者。

苏新平  《灰色9号》

苏新平教授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他的艺术创作经过了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版画作品、90年代充满批判性油画作品,从2006年开始了全新的“风景”系列。这些作品大多是半抽象的,与中国古典文化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它们雄浑大气、宽广崇高,不再怒气冲冲。应该说苏新平的“风景”系列是经历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真诚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洞悉之后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回归,这是一种向着初心的回归,是在时间和岁月的磨砺之后,对于人生的真实体悟。

范勃  《<烟云三秋>之一》

历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许多中国当代画家都做出了令人惊奇的类似探索:不论他们在创作手法、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有多大,他们都开始回归中国古典传统。山水、湖石……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的来源,这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发展、实力强盛的表现,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民族的、传统的对象原本就应该给予艺术家最丰富、最充实的母题来源。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的范勃教授,正是这种回归与探索的杰出代表。范勃的一些作品体现出了西方油画与传统审美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在画面上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这种西方与东方的冲突,正是艺术家竭力呈现的探索,这种探索对于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叶永青  《鸟之屋》

人称“叶帅”的叶永青,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看起来轻松愉快,似乎是信笔涂鸦,随意自在中透露着优雅、和谐之美。1985年赵无极在杭州的浙江美院讲习时,有学生问他:马蒂斯的作品看起来那样愉悦幸福,他创作的时候应该很轻松吧。赵无极说,他是把轻松愉悦留给了观者。对于叶永青和他的作品而言也是如此。叶永青是在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的艺术家,这是一个年轻人疯狂阅读的时代,也为他的艺术之路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储备。他将对于历史的探索,对于社会的思考以中国人特有的含蓄表达在涂鸦式的轻松愉快的画作中,走向一种“既不是现代主义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却将这两者结合于中国传统思想”(吕澎)的方向。

薛松  《罗斯科与十竹斋》

薛松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坚持以拼贴方式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艺术家之一。他擅长借用艺术史上的经典图像,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赋予经典图像以全新的意义与内涵。例如,上面这件作品就是薛松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罗斯科的经典构图和中国古典图像相结合而创造出的全新作品。这种东方与西方的相遇,冲突也好、融汇也罢,也正是对我们现下生活某个侧面的贴切表现。

原文素材部分转自雅昌艺术网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