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手稿对话:关于绘画隐秘之魅”群展-阿特多多
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与手稿对话:关于绘画隐秘之魅”群展

2016-11-17

 

展览海报

 

2016年10月30日到12月4日,“与手稿对话:关于绘画隐秘之魅”群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展出。 此次展览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四川岁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共有常青、何红舟、范勃、薛松、钟飙、庞茂琨等27位艺术家的100余件作品展出。

此次展览旨在展现当代艺术家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启发下所做的各种丰富、深入的视觉探索。手稿及小稿是艺术家构思过程的记录,是为了系列化的、完整的创作而收集和积累的素材,是艺术家的绘画背后足以言说的精彩故事,是揭露了绘画创作秘密的线索和通道。

这次展览将完成的绘画作品和手稿并置,让它们在无言的对话中带我们穿透当下社会的喧嚣嘈杂,感受到画家在创作时的思维轨迹和丰富情愫时,凝神静气中的静观将我们带入超日常的思考。

部分展出作品:

 

 

 

何红舟  《桥上的风景》

 

 

 

钟飙  《2014界》

 

 

 

常青  《张海》

 

 

 

 

范勃  《切片10》

 

 

 

 

薛松  《对话系列》

 

 

此次展览的27位参展艺术家中,有5位是浙江阿特多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线上商品的创作者,他们分别是常青、何红舟(《国美组合》)、范勃(《文心景象》)、薛松(《新海派A》)和钟飙(《川美先锋》)。

 

 

 

常青  《一角》

 

常青的早期油画写实功底扎实,充满了怀旧气息。他画笔下的静物栩栩如生,如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你的盛夏将永不会逝去,你的风姿将永不凋零,死神也无法拿你在他的阴影里踟蹰来作夸耀,(因为)你将永生于不朽的诗篇……”这些瓜果与器物被永恒地定格于常青的画布上,获得了不朽的美。它们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向观者展现着那个已经逝去的年代的优雅与美丽。

 

 

 

何红舟  《桥上的风景》

 

 

何红舟对人物画情有独钟,但他的人物作品注重对油画特性的探索,不流于一味追求“像”的描摹。在当下的艺术环境中,选择人物画对于油画家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而从另一方面讲,这也体现了画家对自身造型能力的信心和他对于艺术事业的远大抱负。

 

 

 

 

范勃  《烟云三秋》之三

 

 

范勃也是一位积极探索油画语言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他想要将中国传统书画语言和西方油画语言相结合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将中西方两种绘画传统面对面时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展现在观者眼前。这实际上也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呈现在我们眼前,东方的传统与西方的习俗也直面彼此,冲突与矛盾是必然,融合、借鉴并促成发展才是我们展望的未来。

 

 

 

钟飙  《后海》

 

 

钟飙是一位钟情于在作品中展现多维时间的艺术家。在他的画作里常常出现古典的建筑和现代的人物,或是在现代广场上出现的古代雕像,亦或是中外的人物或事物的并置……给予人一种时间措置的感受。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中也经常同时出现精心刻画的写实对象(人物或事物)和抽象的表现性涂抹。这种“东方加西方”、“写实加抽象”的作品风格使钟飙的创作语言特别具有识别度。

 

 

 

薛松  《新山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薛松一直坚持以拼贴的方式创作。薛松擅长于借用中外艺术史上的经典图像,并以拼贴这种独特的方式赋予作品以全新的内涵。他常用的创作手法是,挪用一个经典的艺术图像的轮廓,并在轮廓中填充与原作主题截然不同或是具有对比效应的其他图像。以上图为例:作品的总体构图是画家从传统山水画中挪用的,但他在蓝绿色的水域中放置了数不清的西方经典图像:圣母像、安格尔的浴女像、利希藤斯坦的连环画、西方油画中的青花磁盘……而远山后面的湛蓝色背景中则是传统中国书法作品的影印本。山石则是用灼烧过的书本拼贴,中间也夹杂有诸如屋舍、树石等图像。画家也以这种瓶贴的方式反映出碎片化的时代大潮。


原文素材部分转自雅昌艺术网

 

 

 

                                                                                                    

<!--EndFragment-->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