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2016年11月12日到2017年2月12日,“萧条与供给——第三节南京国际美术展”在南京百家湖艺术公馆展出。本届展览由吕澎领衔总策划,意大利策展人莱蒂奇娅·拉加利亚(Letizia Ragalia)联合策展,以“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为主题,邀请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15位艺术家展出417件作品,共同诠释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如何影响人类及社会,艺术家又如何在当下环境下讨论艺术的精神性,探索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1
展馆现场2
展馆现场3
现场图片:苏新平作品
现场图片:丁方作品
现场图片:参观者欣赏范勃作品
总策展人吕澎先生认为,现当代艺术处在一种“温开水”的境况之中——难以让人产生积极的反应和思考以至显得缺乏意义,人们几乎失去了像20世纪80年代之前那样对艺术的激情和好奇心。展览使用的“HISTORICODE”关涉价值取向与目标,是人类继续存在与发展的理由,使用经济学术语“萧条”和“供给”是希望将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提示出来。
此次展览对于当代的艺术与艺术创作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形形色色的看法是否构成了今天的当代艺术表面繁荣而是指萧条的正当性?在看上去经济力量决定一切的全球化时代,艺术的“丰富性”是否也掩盖了“精神性”的缺失?或者我们今天在讨论艺术的时候不必使用“精神性”这样的词汇?更不用说去讨论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支撑着人类文明的人文主义以及知识传统的命运?
参展作品:
王华祥 《开合地NO.2》(左)85×42×20cm 木皮箱,假花,塑胶雕像 2015
《开合地NO.7》(右)75×42×19cm 木皮箱,假花,塑胶雕像 2015
叶甫纳 《甲天下》综合材料 2014-2016
钟飙 《然并卵》280×600cm 布面油画 2016
尹朝阳 《峡谷》250×750cm 布面油画 2016
苏新平《风景 2012-1 号》200×60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参展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都是对于这些诘问的一方面或者说多方面的回答。艺术不该成为无关痛痒的装饰或是粉饰太平的工具。作品是艺术家的声音,是艺术家思想的产物与延伸;也应该成为一个时代某个侧面的镜像或反思。
此次南京国际美展,浙江阿特多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线商品的多位创作者也参与其中,他们分别是:苏新平(《大师意象》)、钟飙、何森(《川美先锋》)、丁方(《神圣景观·丁方》)、何汶玦(《幻影·何汶玦》)、王华祥(《花样年华》)、范勃(《文心景象》)(按上线时间排列)。
苏新平 《奔波的人1号》
钟飙 《起飞》
何森 《玫瑰》
丁方 《悼歌》
何汶玦 《看电影-红高粱No.2》
王华祥 《花季》
原文部分资料来源:南京国际美展官网
Copyright ©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