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2016年12月17日到2017年2月20日,“旁听——回到直觉”群展览在广东省深圳市的盒子艺术空间展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是许晟,由中山大学艺术文化创新与研究中心担任顾问,邀请了范勃、沈也等五位画家参加展览。
本次展览就邀请了经验丰富的,以及完全没有经验的艺术家,再次以一种实验的姿态,尝试在创作和展示中突出“感知”的存在,并唤醒一种更加深刻的,与内心有关的观看方式,以及对内心的重新关照。展览希望开启以具体的作品形式为起点的,可见的“形式”与内在的“本体”合二为一的观看。对艺术来说,最可见的表面即是最深刻的本质。“感知”的核心在于“自我”,而“自我”的核心在于“心”;心是一切的源起和结束。
展览现场:
部分参展作品:
范勃 《101个凝视》 尺寸可变 X光片及综合材料 2016年
范勃 《无题》 25’51” 双通道影像 2016年
郭工 《不锈钢》 69*18*39cm 不锈钢 2016年
范勃 《166厘米》 尺寸可变 盲文书及综合材料2016年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范勃先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同时,范勃先生也是浙江阿特多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线商品《文心景象》系列的创作者之一。
范勃 《未标题-12》
在艺术史家和批评家朱青生先生看来,范勃经常在油画语言追求的逼真再现性和中国画语言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之间纠结徘徊。传统油画追求在二维的平面上制造三维的错觉,力图让观者感受到物体背后观者无法观看的那个面的存在;而传统中国画向来不追求逼真地再现对象。逼真的描绘、三维的立体感在中国画中算不得上品,甚至会招致“虽工亦匠”的批评,这种艺术更加注重对于艺术家心境与意志的表达。范勃的部分作品是写实前景与“气韵”化背景的结合,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在两种艺术语言之间的艰难抉择,而这种在“感觉”与“具体逼真”之间纠结的结果也给作品带来了一份难以言说的神秘感。
范勃 《<烟云三秋>之三》
《烟云三秋》系列中范勃以羽毛般柔软的质感描绘饱经风雨洗涤的、坚硬的太湖石。绘画语言的改变使得原本熟悉的事物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惊人样貌。空白的背景使描绘的对象像是轻盈地漂浮在空中,再次违背人们对石块的日常认识。以反差极大的质感处理熟悉的日常题材,带给观者熟悉又陌生的意外感受。范勃对于绘画语言的探索,使得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有悖于常理的“异样”状态,而这恰恰也是艺术家对于艺术本身的深刻思考。
原文素材部分转自雅昌艺术网
Copyright ©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