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立足社会现实主义—— 常青个人作品展-阿特多多
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何处)立足社会现实主义—— 常青个人作品展

2016-09-20

阿特多多知识产权网上交易平台上线商品《国美组合》的创作者之一常青老师开个展啦!



展览海报


2016年9月15日到20日常青个人作品展览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Cookhouse展厅举行。此次展览将展出常青2012年到2015年间创作的30件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肖像作品。



展出作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现代乃至当代中国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常青是一位“描绘人民生活”的画家,但他的作品却没有任何宣传、美化痕迹。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大多表现的是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普通中国人艰辛而又不乏趣味的日常生活。



展出作品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描绘诸如:吃饭、喝酒、洗澡、按摩这类看似单调乏味的生活场景时,常青说:“我感兴趣的是我身边的人们的真实的生活状态,而这些作品是我对他们独特的观看和阐释。”


常青坦言,作为漫长的艺术历史的后来者,以往的艺术思潮和流派以及知名艺术家们对于他而言扮演着亦敌亦友的角色。他从中收益良多,但也志在挑战和超越。他说在这个系列的创作中,人物的自然、生动和鲜活的特点对他的选择、判断和表达产生了最关键的影响。



展出作品


谈及用水墨作画,常青说,大约从2010年开始,他连续5年都使用水墨创作。他发现这种方式是让他感觉最舒服的方式,它能够迅速而愉悦地捕捉和描绘他想要表现的对象;这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他的表现欲望,并且从不令他感到厌倦。



展出作品


在创作这些人物时,常青通常都是先用手机或相机拍下快照,然后作画;创作的过程很快,常常一天就能完成一张,然而构思的过程却很漫长。常青说,这就像是生孩子一样,最终的生产是很快的,但在此之前有一个漫长的创造过程。


常青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副教授,谈及以传统的方式——墨水、宣纸——作画,他说他出身在一个以传统方式作画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国画家;他上大学时选的专业也是中国画,后来因为父亲的坚持,他成了一名油画家。一直以来,常青都很享受绘画的多样性,他认为不同的创作方式和媒介可以互补,他现在之所以选择以水墨和宣纸作画是因为他希望能给中国画领域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他希望自己能够融合油画和中国画两方面的长处,以启发他的水墨画创作。他说这就像是一次探险之旅,挑战对他极具吸引力。


常青在2000年左右经历一段创作语言的转变期,在此之前,他的作品主要以古典写实的风格为主,在艺术圈赢得了极高的赞誉,他被同时代的同行和长辈们称为“天才型艺术家”。



常青作品 《晌午》


1987年,常青参加第一节全国油画展的作品《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因为这件作品专程到杭州造访了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常青。他的这件作品引起了众多绘画者的模仿,他被朋友们戏称为“中国油画界奔小康的带头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常青对于残旧的事物有一种特殊的关注。他常常描绘老旧的事物,上面蒙着厚厚的灰尘,散落的枯叶和画面中的暗影都暗示着逝去的时光,而画面中不多的亮部光线则在静默中彰显出一种光华、显耀。他像画肖像一样画静物,将时光定格在瞬间的画面里,这是在借着这些陈旧的器物描绘那个他可能不曾经历过却从未停止向往的、曾经的“黄金时代”。



常青作品 《安立》


常青的人物常常深情淡漠,背景幽暗,与他的静物作品有某种内在的一致性。“常青把人的描绘纳入静物般的暇思之中,时间仿佛消失,岁月凝结在当下,不事表情的仪态更显出预言式的诘问,引发人们对于宿命的追想。”(许江)

原文素材部分转自艺触咨询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