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互融:具象&抽象——绘画作品(呼和浩特)展-阿特多多
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文化的互融:具象&抽象——绘画作品(呼和浩特)展

2016-10-14

(图片来源:艺呼)

展览海报

2016年9月25日到10月25日由艺泰空间主办的“文化的互融:具象&抽象——绘画作品(呼和浩特)展”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西街兴泰御都底商展出。此次展览由马一鹰、佐西策展,有范勃、钟飙、岳敏君等20位艺术家参展。此次展览集合国内极具实力与活力的绘画艺术家作品,旨在呈现互融文化艺术态势中艺术家及作品的呼应状态;使观者从中感受到艺术追求自由、无限,不断走向博大的生命境界。

部分展出作品:


(图片来源:艺呼)

范勃

(图片来源:艺呼)

钟飙

(图片来源:艺呼)

岳敏君

其中参展艺术家范勃和钟飙分别是阿特多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线商品《文心景象》和《川美先锋》两个系列的创作者。

范勃  《未标题-12》

油画传入中国后不久,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们就开始了有关油画与国画孰优孰劣、能否相互借鉴等问题的探索和讨论。这些问题引发了持不同观点的人之间一轮又一轮激烈的辩论。固然存在分别固守油画与中国画各自绘画语言的传统型艺术家,但也有众多的艺术家在两者之间能否相互借鉴与与融合的问题上作出了艰苦卓绝地探索。而时至八十年代国门开放以后,艺术家们再一次发现,油画也已经失去了其在西方艺术中的主流语言地位——他们面临着一个更加复杂的艺术世界,和更多可选择的的艺术语言。自由是难得的,而自由也绝不是轻松的。

范勃  《〈木言〉系列之四十三》

在朱青生看来,范勃经常在油画语言追求的逼真再现性和中国画语言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之间纠结徘徊。传统油画追求在二维的平面上制造三维的错觉,力图让观者感受到物体背后观者无法观看的那个面的存在;而传统中国画向来不追求逼真地再现对象,逼真的描绘、三维的立体感在中国画中算不得上品,甚至会招致“虽工亦匠”的批评,这种艺术更加注重对于艺术家心境与意志的表达。范勃的部分作品是写实前景与“气韵”化背景的结合,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在两种艺术语言之间的艰难抉择,而这种在“感觉”与“具体逼真”之间纠结的结果也给作品带来了一份难以言说的神秘感。

钟飙  《后海》

而钟飙也是一位思辨型的艺术家,他对于生活与世界都有一套充满哲思的看法,并将这种看法付诸于绘画实践当中。他的作品当中常常突兀地出现不同时空当中的人物与事物,写实的描绘与抽象的涂抹相结合让观者产生一种“无秩序”的感受。钟飙认为伟大的艺术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准确2.真实3.自由,他的作品是他对这些艺术法则的努力诠释。

钟飙  《起飞》

 而事实上,或许钟飙的作品最直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市场经济与全球化以及海量的信息使艺术家对世界的观看与理解需要不断的更新,各种新旧观念叠加在一起使世界呈现出一种纷繁复杂的混乱感。钟飙认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过去的结果,并且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就我们的未来。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故事,但再多的故事都会九九归一。而他的作品就是他对这个“九九归一”的理解与呈现。

原文素材部分转自艺呼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